您现在的位置: 欧宝 > 欧宝价格 > 正文 > 正文

旗下合资自主均遭困境东风应该何去何从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13 5:35:54
吡美莫司乳膏价格贵不贵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5329.html

据最新消息,东风汽车集团年已连续三个月实现销量正增长。集团6月销售汽车32.22万辆,同比增长9.77%,但是这样的增长依然消除不了东风雷诺以及纳智捷退出市场带来的巨大影响。而对于东风集团来说,雷诺、纳智捷并不会是最后退出的两个,标致雪铁龙同样不容乐观。曾经的东风好不风光,作为唯二的央企,国内企业合资品牌最多的企业,可是年已经开始营收和净利润双下滑了,从年的财报来看不要说落后同样为央企的一汽,更是输给了上汽、北汽,只比长安和广汽强点,甚至都快被民企领头羊吉利赶超了,如果不是疫情可能吉利就能完成赶超。

这些年东风汽车尤其是乘用车板块沦落至此主要是合资品牌下滑严重,年只有日产和本田两个合资品牌销量增长,其余全部下滑。旗下销量扛把子东风日产售出万余台,同比增长0.3%。利润奶牛东风本田终端累计销量78.8万台,同比增长13.2%。其次是自主品牌太弱没有领头羊,唯一销量增长的东风风神年销量7.5万辆,连哈弗H6全年销量的38万台的零头都不到。

雷诺和纳智捷退出神龙摇摇欲坠

4月,法国雷诺将50%股权转让给东风汽车,从年成立到撤出还不到10年,东风雷诺年巅峰时候也不过7.2万台的年销量,到去年也只有科雷缤、科雷嘉、科雷傲和雷诺e诺,算上进口车只有5款车型,年销量跌到1.86万辆,第一季度销量仅仅辆。除了设计感,没任何产品技术优势,更何况法系设计不对中国人的胃口。所以就算东风把当年做东风日产的一众干将派去武汉也无法起死回生。更多背后的因素肯定还有,但是其他同样有很多管理问题的企业都还活的好好的就足以说明产品更加重要。

6月,感觉销声匿迹多时的纳智捷也宣布了撤出大陆市场,年进入内地,年销量仅台,开启大陆市场的大7SUV巅峰时期也就月销台,纳智捷在内地累计销量也只有23万余台。纳智捷就更是产品问题了,虽然当时凭借高配置大空间赢得不少消费者,但是后续的产品质量和高油耗问题让消费者望而却步,网上段子比比皆是。随着市场和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如果连起码的质量和品质都不能保证,那谁还会选择你呢。

神龙旗下的标致雪铁龙年上半年销量不到2万台,从年70.5万辆开始一路断崖式下滑,年至年销量分别为60万辆、37.8万辆、25.3万辆和11.4万辆,当年的、都是市场里的当红车型。

东风、PSA及神龙都反复强调不会放弃中国市场,去年也提出了复兴品牌的“元”计划,但是今年看明显没有效果,今年上市的、、C3L也都没有带来销量增长。虽然合资期限延期到年,但显然市场是消费者决定的,产品技术各方面都没有靓点怎么吸引消费者。

东风悦达起亚几乎跟前面几个难兄难弟一样,年65万辆顶峰后,连续3年销量下跌,年去年仅剩29万辆。比起其他品牌略有优势的是智跑还有大几千台的销量,K3和KX3还有个月均台,年5月份销量2.3万辆,6月销量达到2.2万辆,已经达到15个月来的最高纪录了。但是依然不乐观,前几年下滑有整体市场的原因,有自己产品技术原因,更主要的是自主品牌和更高端品牌上下夹击。韩系车在世界范围都是便宜好开的定位,在吉利、长城、长安、奇瑞这些车企的车型无论从技术还是配置上对韩系车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同为韩系车的北京现代也处境没有好太多,销量主力车型价格区间已经降到了10万元左右。

东风日产一直是集团销量最好的合资品牌,但是年也就是维持了业绩,万辆,同比增长0.3%,年上半年虽然有45.1万台的销量,整体下滑15.2%,且其中轩逸占据了50%的销量,利润更高的奇骏、逍客、天籁加起来也不到40%。还有多年一直以技术日产为宣传,可最近几年并没有在技术方面有任何提升,都是靠价格上的优势来争取销量,品牌溢价能力越来越弱。虽然后续要上的全新奇骏和逍客都是实力干将,但是现在的对手哪一个都不是吃素的。同为东风有限体系内的东风英菲尼迪和东风启辰也在各自市场越来越边缘,东风英菲尼迪虽然有着18.1%的增长,但是全年仅仅卖出3.3万辆,年上半年销量还没有过1万台。东风启辰去年卖了12.2万台,今年上半年销量连3万台都没到,卖得最好的是比轩逸更便宜的D60。

盘点完东风旗下所有的合资品牌,我们可以看出也只有东风本田算得上能打,不但年增长最多,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也是最小的,而且短时间内本田超强的产品力能保证持续的增长和销量的稳定。而东风日产往后的发展都不能保证一帆风顺,特别是去年发生的戈恩事件之后对日产和联盟的影响依然还在,没有新技术,ePower最快年底才引进,两田的混动卖的风风火火的时候,日产这边静悄悄。前不久英菲尼迪又宣布退出豪华品牌竞争,改推日产Plus。种种迹象都表明日产在现在和未来的布局上已经被丰田本田越落越远。

最近又传出东风要引进欧宝品牌,一个年便因为销量过低退出中国市场的品牌,虽然是德系但无论在品牌上还是产品上并没有任何特点和优势,-年在国内销量也年均只有余台。欧宝在欧洲销量也开始下滑,虽然插电混动技术还有特色,但是由于在欧洲热销的都是紧凑型和小型车,再就是在技术上和上海通用国内多款车型同宗同源,所以再次进入中国其实并不乐观。这和之前的纳智捷、雷诺几乎是一个问题,品牌和产品线车型实力都不够的情况下就贸然启动合资。

自主品牌孩子多,能打的没有

聊到东风旗下的自主品牌先看看年的成绩,东风风光累计销量18.2万辆,同比减少16.2%;东风风行累计销量11.6万辆,同比减少9.6%;东风风神累计销量7.6万辆,同比增加2.6%。这个数据都不用去比吉利、长城、长安、奇瑞、比亚迪,就比同为央企的一汽的奔腾和红旗也实在拿不出手,奔腾年靠着T77和T33以及几个出位的策划实现了33%的增长,销量11.4万台。红旗年销量10万台,实现了%的增长,年半年销量7万台。东风这边也就风神保持了增长。

东风旗下自主品牌最大的问题一是品牌太多定位不清,都一样的LOGO挑战消费者的认知,疏于品牌建设,整体偏低端三四线市场。产品力技术滞后,旗下全系都配上那台当年PSA和宝马联合开发的1.6T发动机,除了性价比没有任何技术优势可言,这些年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被其他自主品牌抛离太多。年上半年风光下滑严重,风神还略有增长,下半年也就奕炫和新AX7还有些增长空间。其他品牌要保持去年的销量都很困难。如果只是为了保持地方的就业而存在,没有更多的技术投入,只靠价格和空间这样去卖车路只会越走越窄。

东风集团缺乏企业长期规划

无论是最早的智能车机、前几年火热的四化、自主品牌向上行动、产品电动化,东风都落后于主流自主品牌。上汽的智能车机都进化了好几代了,东风旗下的自主品牌依旧只能使用腾讯的车机系统;广汽和北汽的新能源车卖的风生水起的时候,东风没有一款让汽车媒体熟知的电动车;当长安的L3自动驾驶车型完成量产测试时候,东风还在整合资源;当比亚迪的汉已经开始挑战特斯拉Model3的时候,东风高端新能源品牌:东风岚图才刚刚发布;领克、WEY、红旗都在挑战合资走向高端,而东风的自主品牌还在定位非一线二线城市。这样的事其实还有不少,而现在开始加大投入想迎头赶上,资金压力巨大,而这几年又是集团利润下滑负债增长的情况。如果是人员管理问题,不管是集团领导还是各合资公司领导也都更换过,也都没有见效。

不过比起之前的一些战术上的问题,战略上的规划缺失才是更可怕的,年一月的工作会上并没有清晰的长远规划,虽然也提到了在湖北襄阳要建设智慧城市,以五化为核心作为企业发展抓手,可是并没有更进一步计划。眼前的年销量万辆,公司利润总额与经营现金流不低于亿元好像更重要一些。

虽然最近的几个大项目,无论是一汽、东风、长安三家央企联合苏宁、腾讯、阿里巴巴等共同出资打造的T3智慧出行平台,还是丰田牵头联合中国一汽、东风公司、广汽、北汽、亿华通等五家公司,共同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有限公司”,东风都有参与其中,但是我们看到在这些项目里,东风并无任何优势,只是因为央企身份。也难怪这些年一直有传出一汽、长安、东风要合并的消息,其实也许对于负债率已经超过50%,年负债增幅30%,年底总负债亿元的东风来说合并也许是个非常好的出路。

东风应该在大战略上捆绑法系品牌

前面说了企业战略,这要聊聊国家战略,因为没有离开政治的经济。其实就像现在的5G标准,当年的白色家电和IT产品一样,输出产品占领市场只是第一步,能制定行业标准才能帮助企业和国家更有发展和话语权。汽车行业是制造强国的象征,除了军工、航空航天、航海外的最重要的产业,更是国家的重要命脉。目前能独立开发制造汽车的国家已经就剩中、美、英、意、法、德、日、韩等不到10个国家了。现阶段开始已经不再是某一款具体产品的竞争了,是下一代标准和智慧城市整体规划的竞争了,就像丰田牵头布局氢燃料电池,布局下一代移动出行。谁在变革时代掌握了标准,谁才可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在不久的未来,汽车很可能就是少数人的玩具,对于大多数人都只是出行工具,不再需要非要拥有台车,然后大部分时间都停在那里。

如何让中国汽车产业和企业在这轮变革里占到先机呢,其实很多案例已经放在我们面前了。一汽和广汽已经深度绑定了丰田和本田,大众就不用说了虽然和福特合作但是根在哪里还是相当清楚的,吉利已经控股了戴姆勒,通用如果离开中国和上海通用基本就活不下去了,宝马也有长城在合作,中国更是现代集团最大的市场。所以下一代汽车尤其是即将到来的智慧城市是需要统一标准,车与车之间要充分互联的。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有更高的规划,而不仅仅是各企业自己的规划标准。如果像华为这样一家独大势必引起其他国家和企业的戒备和抵制,而通过共享利益共享技术和市场这样的方式会更好。毕竟在未来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立上中国是有绝对优势的,配合上车辆终端的制造最终率先在中国建成全新的出行系统。那么东风需要做的就是和PSA和雷诺更深度的绑定,包括协调好日产和雷诺在中国的合作和发展,不能因为雷诺乘用车的退出就放弃,依靠中国市场的体量来逐渐让日产雷诺联盟有更好的发展。这样在将来各国协同制定和推出下一代出行标准的时候,我们可以协调法国、德国、日本、美国企业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不过去年东风抛售了12.2%的PSA股份也证明东风的操盘人可能更多的看的是企业眼前的利益。

当然可能三大企业合并还没有那么快实现,布局法国也没那么容易,那么短时间内东风汽车该如何调整呢?!整合品牌是必须的,鉴于合资企业一直是各大企业的现金和利润奶牛,东风手里的合资品牌已经够多了,千万不要再投资引进欧宝,然后果断整合神龙俩个法国品牌,优化渠道联合,把有量的车型留下共享,看能否良性发展。好好发展起亚和日产,这两个品牌短时间内还是有潜力可挖的,起亚近几年车型和技术上还是可以的,在海外多个市场表现不错。日产只要总部不继续出昏招,它在中国还是有机会和市场的。自主品牌这边,应该尽快把风光、风行、风神、启辰这几个进行整合集中精力做好一个,请个好点设计团队,然后哪怕学学一汽多搞点合资企业的技术,别再把合资淘汰车型直接改改就卖。东风h最好不要做投入,特斯拉Model3换了宁德时代电池后的价格优势一个新生品牌怎么抵抗?!不过这些都不可能实现,太多太多的利益纠葛,太多的政绩工程需要,不知还有多少的蛀虫。年已过了一半,到年底我们看看今年底东风会增加多少负债,双亿的目标能否实现,万的销量能完成多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oubaoa.com/objg/4831.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欧宝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