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欧宝 > 欧宝理念 > 正文 > 正文

出走7年,入华于欧宝早已陌路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2/6 12:14:04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m/

“暂停在中国市场的扩张计划。”

去年7月,欧宝官宣将进军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不过最近欧宝品牌发言人称:“考虑到取得实际效果所需的数量,欧宝目前暂时搁置了进入中国市场的计划。”

据扉旅汽车小编发现,在该消息留言区内:少见不舍,更多是“认清方向”,“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为他人作嫁衣”

事实上,欧宝和中国市场已有多年渊源。

早在年,欧宝便通过进口的形式在中国销售,相继投放了英速亚、雅特GTC、赛飞利等多款车型,虽然在华经营多年,但始终未能像BBA、大众等德系品牌一样,在中国市场如鱼得水。

身为老牌德系汽车制造商,欧宝具有强大研发实力,而这也换来了“为他人作嫁衣”的命运。

彼时,欧宝隶属于通用汽车,通用于年引入欧宝平台,对旗下车型进行升级换代。通用的Gamma、Epsilon和Delta三个全球性乘用车平台的技术都源自欧宝。

其中,别克君威实际就是欧宝英速亚(Insignia)的换标车、别克英朗/威朗则是欧宝雅达(Astra)的换标车,产品的雷同,使别克和欧宝在中国市场陷入怪圈。为避免欧宝和别克内耗,通用决定让欧宝舍弃中国市场,转而将资源集中在欧洲核心市场。

而这个决定也并非“偏心”。数据显示,年至年,欧宝在华年销量分别为辆、辆、辆,与年定下的3万辆目标相差甚远。相比之下,别克品牌在年销量为81万辆,几乎占据上汽通用同年万辆销量的“半壁江山”。

事实上,这样的差距已是意料之中:同平台的国产别克车型,其售价仅为整车进口的欧宝的一半。

年,欧宝黯然退出中国市场,驻扎在原产地欧洲市场,在华的21年历史,最终画上了一个“并不完美”的句号。

而或许正是这样的“遗憾”,往后多年有关欧宝重返中国的话术不断在市场传出。年,欧宝换了新的东家,成为法国汽车制造商PSA(标致雪铁龙集团)的一员,并于第二年就扭亏为盈,在实现赢利后,PSA集团还希望其能重新返回曾经失利的市场,实现新增量。

年,神龙汽车(PSA与东风集团合资成立)就传出了将引入欧宝品牌的消息。彼时,东风集团曾回应称,按照新战略联盟协议,欧宝品牌在中国的发展权已经交给了神龙汽车,但何时导入、如何导入,一直未有明确消息。

此后,随着PSA和FCA合并为全球第四大车企Stellantis,为了缓解近年来法系车在国内的溃败,欧宝入华的呼声愈发强烈。

年7月,欧宝首席执行官米歇尔·罗谢勒就在Stellantis集团电动车日(EV-Day)上表示,"我们将回到中国,带来百分百的欧宝电动车”。

今年2月,也有消息称欧宝正和东风集团磋商合作事宜。欧宝品牌和标致雪铁龙共线生产,并基于同平台打造,以国产的形式重返中国市场。

“没有情怀可以消费”

然而,欧宝最终还是收回了再度“入华”的念想。

对于欧宝的临时变卦,有分析归结于国内车市太过内卷所致。

据悉,欧宝进入中国市场,主打两个标签:一个是电动车,一个是德系血统。

但在中国电动汽车这条赛道上,“德国制造”这张名片已经不是车企要讲的故事,就连BBA及大众都走得磕磕绊绊,欧宝又有多少机会?

在如今的汽车市场下,品牌光环与情怀,早已被技术及市场需求所取代。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49.8%,豪华车中新能源车渗透率29.4%,主流合资品牌这个比例只有4.9%。在月销过万的电动汽车品牌中,外国品牌除了特斯拉,只有一个大众ID.能上榜。

此外,欧宝的战斗标签也并不强劲。

众所周知,在品牌和产品定位上,欧宝以小型汽车而闻名,但即使这些车型在欧洲市场大卖,也不意味着其符合中国消费场景。

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技术的快速迭代,也超出了欧宝的节奏。

根据外媒的数据显示,纯电Corsa在海外市场最大马力仅有匹,而且WLTP综合续航只为km,相比国内市场动辄-公里的续航,欧宝电动车型吸引力不大。

有报道也指出,就欧宝品牌而言,目前其在电动车领域并无太多力作,旗下最重磅的车型当属Mokka-e,但这款车所对应的车型正是已经国产的标致e,显然国人几乎不会买账。而按照此前规划,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oubaoa.com/obll/12553.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欧宝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