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欧宝 > 欧宝品牌 > 正文 > 正文

欧宝重返中国计划搁置,知难而退是明智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1/19 13:09:08

有些时候,“知难而退”未尝不是另辟蹊径的一种智慧。

去年7月,欧宝官宣将进军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不过,伴随Stellantis集团近期决定在中国市场实行“轻资产”运营的战略方针,欧宝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计划便随之搁浅了。

虽然,此举尚未得到中国合作伙伴的官方证实。但就欧宝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过往经历以及Stellantis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困难程度,此时重返中国的意义确实有些“庸人自扰”。

曾在中国尝到甜头

对于70后、80后来说,来自德国的欧宝汽车不是一个陌生的汽车品牌,但对于00后而言,就不是那么熟悉了。

年,初来乍到的欧宝凭借独特的品牌调性,填补了中国入门级进口车市场的空白。在当时的背景下,年销数万辆的成绩也算得上个富足。

也正是这种“得过且过”的态度,在其他车企加快国产化进程时,欧宝却仍坚持进口销售的方式,致使产品竞争力不断削弱。

再加上欧宝在国内车型的更新迭代速度较慢,在华销量每况愈下,其中在年至年期间,年均销量不足5,辆。

最终,年1月1日,这个看似有点性格的品牌与中国的故事告一段落。

心有余而力不足

之所以有信心重返中国,主要原因来源于“欧宝计划”。

年7月,欧宝汽车宣布进行电气化转型,从年开始,旗下所有车型都将推出电动化版本,直到年在欧洲市场全面转型为纯电动汽车的品牌。与此同时,欧宝还发布全新Manta-e概念车官图,并将在中国提供纯电动车型。

虽然欧宝的Corsa-e、Mokka-e等全新电动车在欧洲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面对更加激烈的中国市场,很难给予Stellantis集团足够的信心。

Jeep品牌的退出以及旗下标致、雪铁龙、阿尔法·罗密欧、DS等品牌的销量不佳,相信Stellantis集团比任何人更清楚中国市场的内卷程度。

那么,此时仍然坚持“迎难而上”显然不是明智之举,纵使欧宝电动车型浑身解数,但掣肘于进口身份,也难以在中国打开突破口。

识时务者为俊杰

在今年3月落下的“DareForward”战略中,Stellantis集团在规划14个品牌发展走向的同时,“如何经营中国市场”也被提上日程。

战略规划中,Stellantis集团将中国并入“中国、印度及亚太”区市场,且将中国区年营收目标划定在集团总营收的6.7%左右。不难看出,集团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正在减弱。

另外,当广汽菲克退出中国之后,Jeep品牌反手就在海外发布电动化战略,计划在年之前在北美与欧洲市场推出4款纯电动新车,并于年在欧洲成为纯电品牌。也就是说,在Jeep品牌的商业版图里并没有中国市场,最起码目前不会考虑。

更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机构RhodiumGroup的报告显示,欧洲在中国的投资正变得越来越集中,少数几家大公司加大了投资力度,而新参与者则趋于回避日益增加的风险。

总而言之,欧宝选择暂停重返中国计划是明智的。想要在国内市场立足,还是要做足充分的准备,冒然加入的话,恐怕“必死无疑”。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oubaoa.com/obpp/125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欧宝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