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丰田:确立“中庸之道”丰田汽车的历史要追溯到年9月,当时的丰田汽车只不过是“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下设的汽车部门。36年之后的年,丰田全年产量超过了万辆,相比年增长了34.1%。那一段时间堪称丰田崛起的黄金时期,崛起的本钱就是年发布的第一代卡罗拉。那个时候丰田最有名的口号就是时任丰田开发调查主任的长谷川龙雄所提出的“80分主义”,即产品开发不追求性能上的出类拔萃,而是要求各方面诉求都满足大多数消费者心里的“80分”为目标。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着眼于大多数消费者的诉求,严格控制成本的产品开发思路。之后,“80分主义”演变成为了“80分主义+Alpha”,即在产品的原有开发思路上针对某一项具体诉求进行拔高。尽管如此,这依然成为批评者质疑丰田“偷工减料”的把柄。不过丰田的这种“中庸之魂”,就是在那个时候被确立下来的。02
本田:F1六年大统领本田公司成立于二战后的年9月,36年后的年,正好是本田开始统治F1赛场和摩托GP赛场的时期。年,车手FreddieSpencer驾驶本田摩托赢得了首个cc大奖赛世界冠军。从那时起,本田成为摩托车大奖赛的主导品牌。同样,也是在年,本田以供应商的身份重返F1,由此开启了本田在F1历史上的“六年大统领”时期。尽管国际汽联出台诸多技术限制——从限制涡轮增压再到取消涡轮增压,诸多手段齐下,居然无法阻止本田F1引擎连续六次问鼎F1冠军,成为F1历史上“最霸气”引擎制造商——没有之一。后来,国际汽联再次出台规则对本田引擎进行限制,感觉“被针对”的本田由此在年退出了F1赛场。在此之后,本田根据F1的技术经验打造出“东瀛法拉利”NSX,此乃后话。上世纪80年代,本田推出的可编程燃油喷射系统PGM-Fi还有大名鼎鼎的VTEC技术,其实都是源自本田的F1引擎技术。本田的“技术宅”标签,其实就来自于那个时候。03
日产:日本跑车梦的开始年6月1日,鲇川义介创立了“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鲇川义介这位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工科专业的高材生,还是日本侵华时期东北“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的总裁,战后被列为甲级战犯——被列为战犯的车企创始人不多,还有一个是斐迪南·保时捷。年,日产推出了搭载直列6缸引擎的DatsunZ跑车——这是日产Z系列的首款车型,也是最值得收藏的日产车。这款车型在当时全球得到了相当高的评价。随着这款运动车型行销全球,在日产成立36年之后的年,日产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商之一,其风头远远超过当时的丰田和本田。DatsunZ堪称是第一款在全球打出名头的日本车,以至于当时有美国媒体评价,世界上只有两种日本车,一种是DatsunZ,另一种就是其它日本车……04
福特:被日本人恶心了一回福特汽车成立于年,福特汽车36岁的时候——也就是年,被日本人恶心了一回。年日俄战争后,福特开始向日本出口汽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福特将“第一次世界大战五大战胜国”之一的日本,视为当时亚洲最大经济体。此后,福特于年在日本横滨成立了“日本福特”,在日本本土生产福特T型车,甚至出口到当时中国东北的伪满洲国。从年起,因为美日关系恶化,日本为保护本土汽车产业而制定“自动车制造事业法”,规定外国车企如果想在日本本土设厂,必须让出至少50%的股份才能获准。而当时日本福特为美国福特汽车全资子公司,针对这一事后才拿出来的霸王条款,美国政府以及福特和日本人打了3年嘴仗。后来由于日本扩大侵华战争,美日关系进一步恶化,日本福特于年底,作出了停产的决定,并于年正式停产。年12月,也就是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当月,日本政府就“征收”了日本福特在横滨的厂房与设备。05
通用:彪悍人生无须解释其它车企36岁的时候如果发展得好,充其量叫“黄金年代”,而36岁的通用汽车则是“彪悍年代”。年威廉·C·杜兰特创立了通用汽车公司,36年之后,恰巧就是年——二战打得最激烈的时候。二战期间虽然民用产能受到限制,但作为美国最大的制造企业,通用汽车凭借军工订单进一步强化了制造水平,为战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到了年的时候,通用汽车在军工订单上取得的利润达到了巅峰,在战时所获得合同总值方面,通用汽车在全美排名第一。在制造方面,庞迪亚克工厂生产厄利康高射炮;埃里森引擎工厂为P-39战斗机提供引擎——该战斗机还使用了奥兹莫比尔生产的机炮以及通用制造的螺旋桨;通用的三个柴油引擎工厂为美国海军供货;M-10反坦克车由费雪车身制造,配备的雷达出自哈里森雷达事业部;别克和雪佛兰则与普惠公司合作生产轰炸机引擎,而起落架则由迪科产品工厂生产;另一些通用汽车的零部件工厂则生产轻武器等;军用卡车则由雪佛兰供应……最有意思的,二战后通用汽车居然收到了盟军万美元的战争赔款,因为盟军年轰炸的德国欧宝工厂设施,在法律上属于通用汽车——能用这种方式从盟国手里“赚钱”的盟国企业着实不多。06
大众:人生第一个巅峰大众汽车成立于年。二战之后的大众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终于在36岁的年,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巅峰。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得益于向美国市场扩大出口,创新的广告刺激消费,以及产品质量上带回的声誉,大众甲壳虫的产量开始激增,并逐渐超过了福特T型车。年2月17日,第15,,辆甲壳虫被售出,从而标志着大众甲壳虫成为当时全球销量最高的单一品牌车型。时至今日,甲壳虫虽然再次停产,但全球销量依然超过万辆,在全球单一车型销量排行榜上名列第四。07
宝马:步子大了扯到蛋宝马的前身是在年3月7日创立了的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经过一番撕逼和兼并之后(具体过程略过),才在后来更名为“巴伐利亚引擎制造股份有限公司(BayerischeMotorenWerkeGmbH)”,即众所周知的BMW。二战后的宝马被禁止生产机动车和飞机,宝马依靠制造自行车甚至平底锅才生存下来。直到年,限制政策放宽之后,宝马才重新开始生产摩托车。但对于如何重新进入汽车市场,宝马没有想好。宝马技术总监兼米尔伯特斯霍芬工厂总经理库尔特·多纳特认为应当节省开发成本,用许可授权的方式生产福特等车企的老车型。而总工程师阿尔弗雷德·伯宁则建议生产小型经济型汽车。而销售总监汉斯·格雷威尼格则认为,老旧车型无法吸引消费者的兴趣,经济车型必须走量才能获取足够的利润,而当时宝马最大的问题就是汽车产能的严重不足。鉴于此,格雷威尼格认为必须走豪华路线才能获取足够的利润,而二战前宝马就积攒有豪华车制造经验。格雷威尼格说服了高层,阿尔弗雷德·伯宁据此思路设计了BMW豪华轿车。这款车其实在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就发布了,以流畅的车身被冠以“巴洛克天使”的美誉,但由于生产设备不到位,直到宝马36岁的时候,即年的年底,BMW才开始生产销售。BMW竞争车型直指奔驰,但1.5万德国马克的售价却比后者贵,所以销量惨淡,整个系列从年到年的10年间,才生产了14,辆——这就是典型的步子大了扯到蛋。只能说,BMW好歹象征了宝马战后在汽车行业的复苏。08
梅赛德斯-奔驰:抄了凯迪拉克的设计尽管卡尔·本茨在年发明了第一辆内燃机汽车,但奔驰公司的成立却是40年之后的年。36年之后的年,是第二代奔驰E级(W)的黄金时期,其产量占到当时奔驰轿车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年8月,奔驰推出了底盘编号W的第二代E级豪华轿车。最先推出的是C和D两个版本,前者底盘细分代号是W.,配备1.9升M直列四缸汽油引擎,而后者底盘细分代号是W.,配备2.0升OM直列四缸柴油引擎,两款车在5年间总共生产了,辆。由于那个年代美国汽车引领了国际的设计潮流,所以到了年的时候,凯迪拉克和庞蒂亚克的鱼鳍车尾(Fintail)也出现在系列车型上。因此在德国,这一代E级轿车有了“Fintail”的绰号,甚至被写进官方文件中。除了鱼鳍车尾,年的系列车型还首次搭载了4AT变速箱,这使得第二代E级在德国极受欢迎,甚至受到出租车司机的追捧——他们认为系列车型空间不亚于当时的奔驰S级(W),但油耗却要低得多。如今德国之所以满大街都是奔驰E级出租车,就是那个时候中的“毒”。09
奥迪:怎一个惨字了得奥迪的创立过程同样也是一个撕逼的历史,但不管怎么说,年4月25日,奥迪总算是正式成立了。36年之后,也就是二战结束的第二年,奥迪的遭遇就是一个“惨”字。由于奥迪工厂所在的茨维考位于苏军占领区,所以战后苏军拆除了位于的奥迪工厂和设备,以作为战争赔偿的一部分。到了年,也就是奥迪36岁的时候,最后一批工厂设备被拆运回苏联——奥迪连内裤都被扒干净了,只剩下一个空壳公司。而到了年8月17日,这个空壳公司甚至被东德的商业登记处注销——某种程度上说奥迪算是灰飞烟灭了。由于无法在苏联控制的东德继续生产,从年底到年初,奥迪的高管们开始组织将公司剩余的,苏军来不及占领拆运的资源抢运到巴伐利亚州的因戈尔施塔特——这也是现在奥迪的总部。魏建军感叹“长城汽车能挺得过明年吗”——看看人家奥迪,绝对算得上“励志模板”!10
标致:乱世出英雄和奔驰一样,标致也是先造车再成立的公司。年,标致生产了29辆汽车,同时他们也是第一家在汽车上使用橡胶轮胎的制造商。四年后的年,标致汽车才正式成立。不过36年之后年,标致也遇到了大麻烦——年从美国华尔街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也影响到了欧洲,直到年该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以至于成为二战爆发的重要诱因之一,很多汽车品牌在二战前的经济大萧条中消亡。但好在标致推出的车型凭借廉价优势,不仅保证了标致汽车的财务状况,还在乱世中让标致成为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商之一,当真是典型的“乱世出英雄”。在经济大萧条的8年当中,标致总共生产了,辆,这在当时绝对是天文数字。在的基础之上,标致于年推出更大号的——这是全球首款在发布时就配备有独立前悬架的量产车型,这款车在5年中就生产了70,辆,对于当时的大型轿车来说,这也是极为成功的。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只比贵了那么一点……11
雪铁龙:摸到一张好牌……安德烈·雪铁龙于年创建了雪铁龙。36年之后,也就是年,雪铁龙推出了豪华车型DS。这款车是应用雪铁龙专利的液压气动自调平悬架系统(HydropneumaticSelf-levellingSuspensionSystem)的首款车型,也是全球第一款采用四轮碟刹的量产车。液压气动自调平悬架系统被称为“魔毯”,是在当时技术最先进的底盘系统,而且没有“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在颠簸路面上自动调整车身的水平,简单说就是轮胎跳车身不跳,而且车身前后不会因为颠簸出现明显的上下起伏——哪怕是一个轮胎爆掉,剩余的三个车轮也能自动平衡行驶。英国劳斯莱斯也曾向雪铁龙采购过此套系统。英国著名的汽车综艺节目曾经做过测试,配备该系统的雪铁龙C6,在颠簸路面上的表现完爆宝马5系(E60)。9年的时候,DS在全球知名汽车媒体“世纪之车”的评选中,排在福特T型车和MINI之后位列第三——不得不说,雪铁龙36岁的时候摸到一张好牌,只不过后来这张好牌被打烂了……12
雷诺:冷血军火商年,雷诺三兄弟联手成立了雷诺汽车。36年之后,雷诺和标致一样,遭遇了经济大萧条。雷诺最初以拖拉机,铁路和军火业务抵消亏损,到了年,雷诺的汽车生产几乎处于停产,因为雷诺发现,造车不如造军火赚钱。因为哪怕是没有安装任何武器、炮塔以及引擎的空壳坦克,其售价都高达19万法郎。年雷诺最大的项目就是参与法军步兵轻型坦克的竞标。年底,在竞争对手们还在画图纸的时候,雷诺就拿出了自己的竞标样车——即后来著名的雷诺R35坦克。迫于来自德国的军事压力,法军在R35还未最终定型的时候就下了辆的订单。尽管有军方的订单,但雷诺汽车最终还是在年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不得不拆分了航空引擎制造等业务,保留了核心的汽车业务。在年至年之间,经济危机引发的一系列劳资纠纷和罢工让雷诺直到如今都声名狼藉——雷诺解决罢工的方式相当简单粗暴,将罢工工人直接开除了事,最终这一举措导致了超过2,名工人失业。直到今天,依然有不少法国人记得雷诺的这段“冷血”历史。13
路虎:吃哑巴亏《水浒传》中,有人给官府行贿两黄金想让牢里的卢俊义死,结果“小旋风”柴进向官府行贿1两黄金,要卢俊义活——最后,卢俊义活了。年的时候,路虎只是英国罗孚汽车公司旗下一款车型的名称,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个豪华SUV品牌。不过若论路虎汽车公司的成立,却要等到年了——这其中多少心酸,不说也罢。年的36年之后,就是4年,都说本命年不顺,路虎在中国吃了哑巴亏。4年新上市的路虎揽胜极光,其配备的9AT自动变速箱故障频发。不过若论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