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欧宝 > 欧宝品牌 > 正文 > 正文

汽车电子全球格局剖析,国内的机会在哪里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0 10:15:19
怎么彻底治愈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03724.html

来源:内容来自「安信证券」,谢谢。

汽车电子,是电子信息技术与汽车传统技术的结合应用,可以分为车体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载汽车电子系统。目前,电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控制、底盘控制、车身控制、故障诊断以及音响、通讯、导航等方面,显著提高了车辆的综合性能,使汽车从代步工具成为同时具有交通、娱乐、办公和通讯多种功能的综合平台。

汽车电子主要构成示意图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汽车控制系统就开始从机械控制转向电子化的过程。先后经过独立控制、集中控制和整车控制3个阶段的发展,目前电子设备已经成为汽车整车控制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本占比不断提升,一些豪华车型的电子产品已占整车成本50%以上。可以说汽车电子产品已深入现代汽车控制各个子系统。与此同时,车载电子系统也快速发展,汽车音响,车载通讯等系统渗透率持续提高。我们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汽车电子两大分支(车体电控系统及车载电子系统)将进一步向智能化、电子化、联网化方向发展,带来汽车电子发展的全新纪元。

汽车车体电控技术发展阶段

汽车电子的分类

按照对汽车行驶性能作用的影响划分,我们可以把汽车电子产品归纳为两大类:车体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载电子系统。

?

车体电子控制系统:与车上机械系统配合使用,即“机电结合”的汽车电子装臵,主要应用在发动机及底盘;包括动力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以及车身电子系统。例如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制动防抱死控制、防化控制、牵引力控制、电子控制悬架、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电子转向系统等。

?

车载电子系统:指在汽车环境下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装臵,它和汽车本身的行驶性能并无直接关系。主要包括了汽车信息系统(如行车电脑)、卫星导航系统、汽车音响及影音娱乐系统、车载通讯系统等。

汽车电子总体分类

汽车电子产业链主要由三个层级构成:上游为电子元器件(代表厂商:恩智浦,英飞凌等),中游为系统集成商(代表厂商:博世,电装等),下游为整车制造厂(代表厂商:奔驰,宝马等),其中上游元器件提供商又可以分为Tier2元件供应商及Tier3后段厂。相对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对于安全性要求高,行业具有TS、ISO、AECQ等多种认证标准,认证周期较长,厂商进入整车厂配套体系大概需要2~3年的认证周期。目前汽车电子产业链主要掌握在国外几个大厂手中,行业集中度较高。

汽车电子产业链示意图

随着AI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发展,相关新技术已经逐步开始在汽车领域渗透。我们认为智能化,电子化以及联网化将成为未来五年内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传统汽车电子领域将迎来新一轮技术升级换代:充电系统、整车控制、驱动系统、储能系统等子系统都将迎来新的产业升级机遇。此外,具备全新功能的汽车电子零部件也将进入市场导入期。汽车电子供应商及产业链相关公司将从本轮技术升级中得到确定性成长。

汽车电子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汽车电子化程度持续提升

近三十年来,汽车电子在汽车工业中发展迅速,已经被公认引导了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次革命。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变革催生汽车电子行业的不断进步,完成了从机械化到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变革。而电子产品整车成本占比不断提升,其主要原因有:

(1)汽车电子复杂度不断提高:从最早期的车载无线电、电子点火装臵到如今的安全控制系统、动力控制系统等多种机电一体化单元的组合,系统复杂度不断提高,单车价值量提升;

(2)汽车电子持续升级:电子产品功能日趋强大,产品升级提高产品价值量。

s~s汽车电子整车成本占比

我们认为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汽车产业必将在智能化、电子化、联网方向掀起又一轮技术变革并进一步提高汽车电子成本占比。根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的预计,年汽车电子系统的成本占整车比重将达到50%。同时,新能源车行业快速发展也极大提高汽车电子系统成本占比。根据IHS统计,特斯拉ModelS款中控屏系统成本已达到美元以上。我们认为在量、价双重作用下,汽车电子行业快速发展近在咫尺。

汽车电子系统日趋复杂

随着汽车电子产业的成熟以及整车销售的日趋激烈,汽车电子呈现持续向低端车型渗透的行业特点。很多汽车电子产品已经从高端车型的专利成为普通车型的标配。车身电子稳定系统(不同厂商称呼不同,有ESP、ESC、VSC等)的发展历史很好的体现了这一行业趋势。年博世ESP首次出现时只在奔驰S级轿车上装配。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价格下降博世ESP已发展至第9代并在雪铁龙等中级车普及,比亚迪速锐、瑞麒G5等国产车车型也开始装配ESP。根据相关统计,目前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在新车中的渗透率已达25.5%。

美国天合ESC系统装配车型总结

车载电子系统也呈现这一特点,宝马的iDrive系统,奔驰的Command系统,奥迪的MMI系统等,均首先出现在品牌的旗舰车型上。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提升以及汽车厂商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这些科技感十足的功能也都渗透到了入门级车型上。又如汽车中控系统,曾经汽车中控显示屏导航系统只安装在高端车型上,而如今,前装车载导航渗透率达到了20%左右,成为普通车型的基本配臵。

我们认为高端汽车电子系统进一步向中低端汽车渗透是必然趋势,而这一趋势将会进一步提高单车电子系统种类及成本。相比于高端车,中低端车保有量更大,市场空间也更为广阔。高端电子系统低端渗透的产业趋势将极大提振汽车电子市场,带来量、价双重实质性提高。

另外,随着新能源车技术的发展以及政策的推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呈现高速增长,这也将带来汽车电子的告诉增长。

截至年6月,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新能源车相关政策30项,其中推广政策7项,行业规范规则8项,充电基础设施设施政策4项,企业目录相关政策5项,行业管理政策6项。年11月29日,国务院公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大幅提升新能源车和新能源应用比例,到年实现当年产销万辆以上,累计产销万辆。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16年国内新能源车产销量分别为51.7万和50.7万辆,同比增长51.7%和53%。考虑年产销万辆规划,我们判断~年新能源车产销量仍将保持至少40.9%以上的年复合增速,行业保持高速成长。

特斯拉ModelS中控屏单元成本拆分

我们认为国家对于新能源车支持态度不会改变,明后年相关部门仍会较大力度支持新能源车行业;各大整车厂也持续进行新能源车的研发,更为重要的是新能源车市场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判断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仍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保持高速成长。

汽车电子在不同车型中价值量不同,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成本占比远高于传统能源汽车。传统紧凑型车汽车电子成本占比15%,中高档车这一数字提升至28%。目前混合动力轿车汽车电子成本占比47%,纯电动轿车的汽车电子成本占比高达65%,并且成本比例仍在进一步提高。新能源车产销量的提高将直接提升汽车电子行业市场需求,是汽车电子未来发展的又一重要驱动因素。

汽车电子不同车型成本占比

再者,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新技术驱动行业整体升级。

在传统汽车电子系统持续升级的同时,新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逐渐成熟。目前看,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技术已经逐步进入市场导入前期。我们认为在以自动驾驶和车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驱动下,汽车电子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行业升级并大大提高汽车电子系统成本占比。

全球汽车电子产业规模(亿美元)及增速

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等技术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已成为最振奋人性的汽车产业方向,各大传统整车厂商及互联网巨头纷纷加码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以期在这一未来最具有变革性的技术产业中占据有利地位。传统整车厂商中,奔驰、宝马、奥迪、本田、沃尔沃均已开始研发自动驾驶相关技术并准备推出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新车型。新兴厂商谷歌,百度,特斯拉进展迅速,目前谷歌自动驾驶测试车辆行程已达万英里,特斯拉测试车辆已行驶7.8亿英里。

还有车联网的发展,这也将是汽车电子的重要推动力,汽车电子芯片的需求也会水涨船高。

汽车电子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高

汽车电子市场按照产业链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上游为汽车电子元器件厂商(Tier2)和后段厂(Tier3)。其中:Tier2厂商负责提供汽车电子的相关核心芯片及其他分立器件。主要包括IC设计厂商(如恩智浦、飞思卡尔、英飞凌、瑞萨半导体等)以及分立元器件厂商(如车载大功率二极管厂商)。Tier3后段厂为Tier2厂商提供代工及封测服务,包括TSMC、Global

Foudries等。

中游为汽车电子的系统集成商(Tier1),主要进行汽车电子模块化功能的设计、生产及销售,具体包括博世、大陆、德尔福、日本电装等公司。下游则为整车厂(OEM)及维修厂(AM)。尽管国内的整车市场及汽车电子市场均保持中高增速,但国内汽车电子厂商相对落后。目前,国内轿车主要汽车电控单元产品,包括动力控制系统基本被外商垄断。而本土汽车制造商如奇瑞、吉利、哈飞等,在采用国产发动机配套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时,也只得采购国外企业相关配套产品。

全球汽车电子市场分类

与消费电子相比,汽车电子行业技术门槛更高,认证周期更长,行业壁垒更大。这主要是由于汽车电子与消费电子产品属性、使用环境较大差别所致:

(1)使用环境:汽车电子产品通常工作在大温差,强震动,高功率环境;手机通常工作在日常环境。

(2)设计寿命:汽车电子产品设计寿命通常十年/二十万公里,手机设计寿命一般5年,通常2~3年就会更新换代。

(3)汽车整车产品良率要求高,对于上游汽车电子产品良率有更加严苛的要求。根据我们的产业调研,目前汽车电子产品工作十万小时失效几率已在0.5%以下。我们对比了主流汽车中控车机产品和手机可靠性试验项目,汽车电子产品可靠性测试涵盖高低温极端环境和电气极限性能测试,而手机主要进行外观和机械性能相关测试,并且在测试标准上,汽车电子要求也比消费电子严格的多。

汽车中控车机与手机典型测试项目对比

正是因为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使用上的巨大差距,汽车电子产品安全性、可靠性要求远比消费电子严苛。行业内也有一系列标准,如TS,ISO,AECQ,IECQAQP等,严格把控汽车电子相关产品质量。汽车电子产品可靠性要求高,行业标准认证程序庞杂。供应商进入大客户供应链必须通过国际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整车厂的产品验证。一般从意向到批量供货需要10余项认证流程,而且往往还要等待新车型、新产品的产业链机会。因此汽车电子产品认证周期常常在18~36个月左右。

由于汽车电子产品可靠性要求高,认证周期长,行业壁垒高,使得整个行业集中度较高,Tier1厂商中博世、电装、麦格纳等国际巨头占有市场垄断地位。

汽车电子的典型验证周期

(一)Tier1:系统集成国外巨头垄断,细分领域国内厂商逐步追赶

~年全球前15大汽车零配件供应商

目前,汽车电子产业链Tier1系统集成厂商处于国际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全球前十大汽车电子供应商占据70%市场占有率。与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相比,国外汽车电子产业起步较早,依托本国汽车巨头进行全球扩张,产业化优势明显。据统计,近五年德国,日本和美国厂商一直在全球汽车零配件百强中占据近70%的席位。年,中国只有延锋汽车饰件系统和中信戴卡进入汽车零配件全球百强。

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市场格局

汽车电子行业进入门槛高、认证周期长、行业壁垒大、国际巨头占据垄断地位,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子行业整体发展,相关厂商取得了良好业绩表现。我们对北美、欧洲以及亚洲的代表公司伟世通、博世和日本电装等公司在金融危机后的汽车(电子)相关业务收入情况进行了分析。

美国市场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伟世通公司的汽车电子业务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阵痛期后,于年开始触底反弹。~年的CAGR依然保持了7.7%的水平,而同期美国市场的乘用车销量CAGR为2.6%。德国博世公司近些年来继续扩大着自己的领先优势,年的汽车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5%,近6年CAGR为8.2%,而欧洲市场同期乘用车销量非常惨淡,CAGR仅为-0.2%。

日本电装公司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最小,近些年来一直保持增长态势,财年(结算日为年3月31日)汽车业务的营收超过了4.4万亿日元(亿美元),近6年CAGR为7.3%,而同期日本市场乘用车销量的CAGR为1.3%。

根据罗兰贝格的报告,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整体收入增长,~年间的CAGR为6.2%。汽车零部件厂商营收增长情况明显好于整车市场。这也意味着相较于整车,汽车电子市场具有更高的利润水平。我们认为未来汽车电子厂商将在产业链中具有更好的话语权并进一步提高行业盈利水平。

回到国内市场,根据智研数据中心整理的数据,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CR10达54.6%,市场同样是被博世,大陆,电装等国外Tier1供应巨头垄断。虽然汽车电子Tier1供应商中,国内厂商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但是在一些细分市场,如汽车内饰,国内厂商进步明显,已经开始逐步追赶。年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首次进入全球前百强榜单,排名26位;年,公司吸收伟世通汽车内饰业务,排名迅速上升至18位。我们认为虽然汽车电子门槛较高,认证时间较长,但国内厂商有希望通过资本并购快速切入相关产业链,实现中国厂商在汽车电子Tier1领域的突破。

(二)Tier2:半导体巨头发力汽车电子市场,行业集中度较高

随着汽车电子进一步向电子化、智能化发展,汽车电子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未来处理器、计算能力将成为评价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尤其是自动驾驶、车联网的发展将使车用芯片成为未来汽车电子产业的核心。未来汽车半导体市场将为各大厂商提供一个高速成长的蓝海市场。

全球前十大汽车半导体供应商市占率排名(百万美元)

目前,汽车半导体市场呈现国外巨头垄断的行业格局。根据IHS的统计数据,年行业CR8达58.4%,属于低集中寡占性市场。从去年开始,随着汽车半导体市场未来前景逐渐明确,未来IC市场驱动核心地位逐步确定,各大半导体厂商纷纷投入巨资加码汽车半导体市场,产业并购呈现井喷态势。

传统汽车半导体厂商持续发力,希望能够扩大原有竞争优势。年3月2日,恩智浦(NXPSemiconductors)宣布收购竞争对手飞思卡尔(Freescale),合并后的公司将成为汽车半导体解决方案和通用微控制器(MCU)市场的绝对领导者。

随着智能汽车对于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需求快速增加,传统消费产品半导体厂商开始加速汽车半导体布局,英特尔、高通、三星芯片巨头纷纷通过产业并购快速切入相关市场,抢占市场入口。年6月1日,英特尔宣布以约亿美元收购FPGA巨头Altera。目前英特尔PSG的FPGA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领域。

年10月28日,高通宣布以亿美元收购恩智浦(NXPSemiconductors),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半导体厂商。年11月14日,三星宣布以80亿美元收购哈曼国际工业(HarmanInternationalIndustries),正式进入汽车音响、互联网汽车解决方案等多方面的汽车电子领域。

汽车电子Tier2半导体供应商对于技术要求较高,行业壁垒较高,市场集中度较高。目前国内厂商在汽车半导体领域还处于落后地位,但是在车载功率半导体发展迅速,有望实现国产替代。Tier2其他供应商行业集中度弱于半导体厂商,面板,车载电容、继电器、连接器等领域国内厂商具有一定比较优势。

汽车电子系统分类繁杂,具有若干细分子行业。通过汽车电子细分市场技术成熟度和市场热度判断,汽车辅助系统(ADAS)、胎压监测系统(TPMS)、车载通信系统(Telematics)等汽车电子细分市场正处在高速成长期;同时,相关领域技术也逐渐成熟,为这几个领域产片大规模应用做好了物质基础。我们认为未来汽车电子行业将首先从这三个细分市场开始突破并带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

汽车电子各细分市场生命周期

根据德勤的预计,年,Telematics、ADAS和TPMS三个领域市场规模将超过亿美元,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我们建议大家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oubaoa.com/obpp/57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欧宝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