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国《商报》报道,考虑到汽车行业目前的挑战,Stellantis集团旗下德国汽车制造商欧宝暂停在中国市场的扩张计划。
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树东表示:当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活跃,竞争相对充分,欧宝更应参与其中,以提升和确保自身市场竞争力;而欧洲市场的电动车竞争相对较弱,并不利于欧宝品牌的长远发展。
01.重返中国市场计划按下暂停键
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欧宝品牌并不陌生。早在年,欧宝就进入了中国市场,先后推出英速亚、麦瑞纳及全新雅特GTC等多款产品。但其产品小众,加之与通用旗下的别克、雪佛兰品牌形成竞争等原因,欧宝销量未能形成规模,最终于年1月,黯然退出中国市场。
年,通用汽车将欧宝以22亿欧元出售给PSA集团。随后,欧宝仅用18个月时间实现了扭亏为盈。在外界看来,这或许正是欧宝重返中国的底气所在。年1月,欧宝纳入已完成合并的Stellantis集团麾下,“抱团取暖”,重振中国市场,可以说是其重要任务之一。
欧宝CEO迈克尔在EVDay上表示:从年开始,欧宝全系车型都将推出电动化版本;至年,欧宝将在欧洲市场全面实现电气化。“我们将回到中国,带来百分百的欧宝电动车。”
但是,在3月份Stellantis集团公布的“DareForward”长期战略规划中,并没有提及欧宝重返中国市场的明确规划。针对中国市场,Stellantis集团仅表示将规划“轻资产”商业模式,以降低固定成本,到年营收目标为亿欧元。
有观点认为,欧宝暂停重返中国市场,或与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其自身产品竞争力不强有关。
例比特斯拉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因国内新能源车企竞争力不强,吃了不少红利,销量日益增长。如今再看,特斯拉7月份中国产汽车销量辆,比6月环比下降64.2%,而国产比亚迪销量破16万辆,一骑绝尘。
02.中国迎来三大“回流”,制造优势难被取代
“新型产业不断兴起,智能工厂代替人力,廉价劳动力市场逐步被老龄化取代……”近年来,中国正在挑起“补充全球市场缺口”的大梁,占据着制造业塔尖。全球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不断加大,国内市场逐渐迎来资金、外贸、人才三大“回流”。
《经济日报》统计,过去5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以年均32.4%增速蓬勃发展,其中生物医药已在中国新经济行业首位。
中国生物制药全年营收.6亿,一年净利润暴涨%;农夫山泉创始人、万泰生物掌舵钟睒睒,凭着HPV疫苗坐上中国首富;李嘉诚旗下和黄医药投身抗癌赛道,港交所上市首日暴涨50%;京东集团国产抗衰技术“益生好”,抢占千亿抗老市场。
据马云旗下云锋基金投资复旦“时光派”抗老团队透露,该类生科技术源自哈佛实验室,被认为可以使生物体恢复年轻态,后经由日本率先商业化落地。在东京大学临床数据中,55岁以上受试者补充“益生好”核心酶剂后,多项生理指标被回拨至青壮年期,相当于生存期扩展28%。
彼时,因其产量有限,长期断货,全球最大试剂网站Sigma-Aldrich对“益生好”分子原料报价高达元/克。至年,依托国产技术改良实现高纯度量产,原料成本断崖式下跌95%,“益生好”实用化成果以3位数折价落地京东接连售罄。
03.高端制造弯道超车,国产崛起势不可挡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超级世界工厂,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向高端制造业进军。早在年,我国以超美19.4%的成绩,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在基建、科技、芯片、生科等领域高速发展。
当下全球风云变幻,而中国却能接连迎来资金贸易大回流,无疑用事实回应了之前所有的唱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