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哲学一直教育人们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所谓的“时”与“势”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偶然事件,一种是必然趋势。前者比如年春天持续至今的新冠疫情,后者比如自年开始搅起浪潮的汽车四化。
电动化、智能化等新的行业趋势给百年汽车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兴奋、躁动与焦虑。由于自身强大的惯性,传统汽车巨头要紧急刹停并根据新趋势调整方向,并不容易,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大象转身。
年以来全球汽车市场增速的放缓使蛋糕争夺战愈发激烈。进入年,在转型压力与市场竞争压力之外,汽车企业又多了一重疫情带来的压力。
本文,我们梳理了大众汽车、丰田汽车、雷诺-日产-三菱联盟、通用汽车、现代汽车、福特汽车、PSA-FCA联盟等7家国际车企巨头近些年大的战略布局,看它们在汽车业的时代浪潮中如何相时而动、腾挪转移。
它们有的为软件问题烦恼,有的选择放下隔阂抱团取暖,有的拼命瘦身,有的则定下了激进的目标……巨头众生相,正是时代的注脚。
大众:中国为重,结盟,换将大众集团今天在全球包括中国发展的布局,大致的脉络,都写在了年发布的“Together‐Strategy”里面。当时大众公布这一计划时,“柴油门”事件的热度开始冷却。这一战略,也预示着大众“重新做人”的决心。
这一战略明确表示,从年开始增加SUV车型;加强电动车业务、数字化和智能化,通过每年削减37亿欧元来实现对这三个领域增加35亿欧元的投资,新增个工作岗位;年为止投放10款EV和PHEV,到年将投放纯电EV30款;年启用全新电动车MEB平台。
此战略发布后的第三年,也就是年11月16日,大众汽车集团监事会批准,到年,集团计划投入亿欧元用于电动车、数字化、自动驾驶和新出行服务等。监事会还宣布,迪斯(HerbertDiess)除了大众集团全球管理董事会主席、CEO和大众汽车品牌CEO的身份,还将兼任中国管理董事会负责人。
这一消息说明中国市场毫无疑问将成为大众集团未来的重中之重。大众将在中国扩大SUV阵容,投放包括EV和PHEV在内的新能源车型,在全球销售的EV中,三分之二将在中国市场销售。
具体是在年也就是今年,两个MEB平台工厂在中国正式投产,到年大众汽车将在中国推出30款新能源汽车,实现新能源汽车占整体产品组合至少35%的比例,并设定了到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万辆”的目标。
中国市场是大众集团实现“战略”中不容闪失的战场,这也解释了今年的两项重要合作。第一个是5月29日,大众汽车集团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成立,大众集团投资10亿欧元,获得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时增持之前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由此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另一个是投资电池制造商国轩高科11亿欧元,获得26%的股份,成为大股东。
这两项重大合作意味着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有了自己控股的车厂和电池制造厂,未来可以把各项因素比如中美关系引发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降低到最低。
面对特斯拉市值的凶猛上涨,大众集团为避免踏上“诺基亚”的命运,除了守住并巩固中国市场之外,它在转型期的另一个特点是“化敌为友”,与曾经的竞争对手福特结盟,在电动化、智能化和商用车领域,共同抵御外来风险和压力,并由此降低成本。
大众和福特的联盟始于年6月,当时大众汽车集团与福特签署了一项备忘录,尝试在商用车方面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大众看重福特在皮卡和商用车上的研发和资源优势,它自己在这一细分市场的资历太浅。另外,大众有计划要把商用车版块送入资本市场。
年1月,双方在北美车展正式宣布策略结盟,同时又签署备忘录,不仅在商用车方面,而且在自动驾驶、电动车以及智慧移动服务等领域展开合作,且双方将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技术进行共同投资,当时由福特控股的ArgoAI估值超过70亿美元。
大众集团在今年6月官宣对ArgoAI入资10亿美元,另外将自己价值16亿美元的自动驾驶公司(AID)和ArgoAI捆绑在一起,把欧洲自动驾驶研发多人的团队交由ArgoAI管理。大众和福特成为ArgoAI最大股东,且股权相等。由此,双方可以自由使用ArgoAI打造的SelfDrivingSystem(SDS)自动驾驶系统来生产属于各自品牌的新款车型。
此次联盟,大众汽车与福特汽车的战略联盟不会涉及两家公司之间的交叉持股。
大众集团近期面临的最大困扰是第8代高尔夫和第一款纯电动车型ID.3的生产问题,这两款车型均由于软件问题而导致生产放缓,交付延迟。经历“排放门”的挫败之后,这是大众集团最不愿意看到的事。集团工程会透露:“ID.3软件的基础设施的架构开发得太仓促了”导致了很多潜在的问题,“系统模块因存在多样性而无法互相融合,导致闪退”。
从年开始,大众汽车集团IT部门智能生产实验室便建成,这是大众汽车集团数字化生产研究的重要阵地,当时拥有各领域约名IT人才,同时在全球有7个实验室,主攻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今年6月份,大众集团宣布成立软件部门“Car.Software”,并表示该部门将在年内扩充至人。
如此庞大的团队对于大众集团来说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投入。尽管迪斯自年上任之时,就一直在全力推动集团转型,但因为迟迟无法解决软件问题,他失去了大众品牌CEO职位。今年6月,大众集团董事会派保时捷CEO奥利弗·布卢姆(OliverBlume)负责大众品牌,迪斯只负责集团运营的全面把控。
面对疫情和严峻的市场环境,除了研发投入不降反增,大众集团进行了裁员、缩减开支等一系列“瘦身”动作,无异于其他品牌。
丰田:合纵连横,中美平衡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曾表示,“如今汽车行业的环境发生了巨变,需要具备‘应变能力’。除了单独进行技术开发外,建立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从汽车制造商向以电动化为基础的移动出行公司转型的过程中,丰田汽车把抱团取暖、合纵连横阐释得淋漓尽致。
年8月3日,丰田与五十铃的合作终止,丰田将出售其5.89%的五十铃股权,而五十铃也将回购丰田手中的自家股份。双方6年11月达成的合作主要是在柴油动力技术方面,但随着柴油车市场环境的变化,丰田选择了分手。不过,丰田旗下子公司日野还在与五十铃合作开发卡车自动驾驶技术。
与五十铃分别之后,丰田进一步加强了与铃木始于年的合作。
年3月,双方同意进行联合产品开发和生产合作,通过整合丰田的电气化技术优势和铃木的紧凑型汽车的优势,促进产品的双向供应。合作范围扩展到欧洲和非洲并提升双方在印度的伙伴关系。
同年8月,丰田与铃木宣布将构筑资本联盟,加速技术研发进展。丰田将斥资亿日元收购铃木4.94%股权,铃木将以亿日元的价格购得丰田0.2%股权。
丰田和马自达自年就开启了合作,最初集中在环保车技术及商用车领域。年,双方宣布将交叉持股形成资本联盟,并在制造与技术研发五个领域展开合作,包括在美国设立生产整车的合资公司、电动车的共通技术研发、在车载互联技术及先进安全技术领域进行协作、相互补充产品线等。
丰田和马自达美国合资公司投资16亿美元,年产能30万辆,双方各拥有一半产能,计划于年建成。
有合就有分。年7月初,丰田与电装、马自达汽车三方于年成立的一家电动汽车合资公司宣告解散。丰田持有该公司90%的股权。
丰田与日野、大发、斯巴鲁、铃木、马自达等多家日系车企建立了亲密的联盟关系,这些合作包括技术、产品、制造、资本、全球布局等多个层面。
近两年,丰田与中国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关系。
在智能化上,年6月,丰田宣布加入百度“阿波罗计划”自动驾驶开发联盟。7月,丰田宣布向滴滴投资6亿美元。年2月,丰田宣布已向小马智行投资4亿美元。
在电动化上,年4月2日,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丰田和比亚迪各自占股50%的合资研发公司,来自丰田的岸宏尚出任董事长,来自比亚迪的赵炳根出任总经理。
此外,丰田还已经把比亚迪与宁德时代都列入自己的电池供应商名单。
在氢燃料电池上,丰田也加快了在中国的发展步伐。年6月,丰田联合亿华通、一汽、东风、广汽、北汽等签署合营合同,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开展商用车燃料电池(FC)系统研发工作,丰田占股65%。
丰田已经制定了年万辆以上电气化新车销量目标,其中HEV和PHEV销量为万辆以上,而EV和FCEV销量则达到万辆以上。
从年起,丰田开始在中国市场正式投放纯电动产品,之后将按照日本、印度、美国、欧州的顺序在全球范围内依次导入。到年之前,丰田将在全球推出10款基于e-TNGA架构的纯电动车型,其中包括6款全球车型。
广汽丰田C-HREV、一汽丰田奕泽EV、雷克萨斯UXe等在中国市场投放的三款纯电动车已于今年上半年密集上市。年也被称为丰田中国的EV元年。
年,丰田在全球累计售出.21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4%,连续4年实现销量增长,连续7年实现销量破千万,同时也创下年销量新纪录,比第一名大众汽车少23.25万辆,位居全球销量第二。
其中,在日本本土市场,丰田销量.02万辆,同比增长2.9%,占总销量的16.6%。
在丰田最大单一市场美国,销量.33万辆,同比下降1.8%,但仍然占丰田总销量的24.5%。
在第二大单一市场中国,丰田销量.07万辆,保持9%的正增长,是中国市场为数不多的逆势增长品牌,占丰田全球总销量的16.7%。
在中美两大单一市场,丰田试图保持一种平衡。
在一份丰田年3月19日会议纪要中,丰田章男表示:“对于丰田的全球运营,我们需要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避免树敌十分关键。”他还解释道,在加速中国市场扩张之前,在美国新投资7.49亿美元用于制造能力和就业岗位是“关键”一步。
年5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声明表示,如今国外汽车、零部件商的超额进口威胁着美国国内的汽车工业,甚至威胁着美国国家安全。
对此,丰田发表声明表示抗议,认为美国政府这种言论不仅否定了每一位丰田员工在美国的贡献,而且会对当地就业、经济发展产生反作用,或将使丰田未来5年内大幅增加在美国的工厂投资计划难以实现。
丰田中国目前正在研究丰田北美的最佳实践,希望将丰田在美国市场的成功实践复制到中国市场。为此,丰田还打出在中国的新口号:向美国学习,超越美国。
尽管因为新冠疫情,汽车市场承受了更大压力,丰田还是把中国市场年的销售目标定为万辆。
雷诺-日产-三菱:全球新棋法前董事长兼CEO卡洛斯·戈恩(CarlosGhosn)的闹剧让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即使没有立即分崩离析,也将隔阂公之于众了。划疆而治成了最适合这个尴尬时期的模式。
年5月27日,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发布“引领者-跟进者”战略,核心是将全球不同区域市场命名为“标杆区域”,三家公司都各自侧重于其核心区域,目标是成为该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公司之一。
这意味着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正回到正常轨道,并在变革中尝试新的活法——“抱团取暖,各取所长,优势互补”多赢之道。
在“引领者-跟进者”模式下,联盟成员生产的车型投资最高将节约40%;至年,联盟中近50%的车型将遵循该模式进行开发和生产。
从年开始,日产将承担关键全球市场C级跨界车平台的开发,雷诺则专注于欧洲市场B级跨界车的开发。在拉丁美洲市场,B级产品平台将进行优化,雷诺和日产的产品将从四种优化为一种。在东南亚和日本市场也会采用同样的模式,如日产和三菱汽车在Kei车型上的合作。
自动驾驶技术方面,联盟内部将由日产引领。在联网汽车方面,雷诺的安卓平台和日产中国的平台在联盟占主导地位。
电动化车身及电子电气架构的核心系统则由雷诺引领。在电动化动力总成技术上,雷诺和日产分别负责CMF-A/B的电动化动力总成和CMF-EV的电动化动力总成。三菱则专注于C级和D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
日产将成为日本、中国和北美市场的“引导者”,雷诺则成为欧洲、俄罗斯和北非的“引导者”,三菱则引领东南亚和大洋洲市场。
根据历史销量数据,美国、中国、日本、墨西哥、加拿大是日产汽车十大市场的五强;法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是雷诺汽车的五强市场,而中国一直在其十大市场之外;三菱汽车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市场具有竞争优势,是其十大市场范畴。
根据这一战略,英菲尼迪将不再是“迷你奔驰”,而将是“日产plus”,它调整了产品线,目标是重新成为一家规模更小、利润更高的公司。英菲尼迪的全球销售在过去四年中经历了停滞与下滑,未来将主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oubaoa.com/obxw/4717.html